一、陈锦钊 分享《穷爸爸富爸爸》
这本书锦钊看过三四遍,每看一次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都有不同的收获。
本书作者罗伯特•清琦,他有两个爸爸:穷爸爸是一名律师,代表中产阶级,是为钱工作的典型;富爸爸是一个投资人,代表资产阶级,是让钱为他工作的典型。
重点分享并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E-S-B-I四象限。
“E”(employee,即雇员)——即现在的大多数上班族。以劳动换薪水,且享受组织的其他福利。
“S”(self-employed,即自雇工作)——现在有些律师或者小微企业,不受某固定组织的雇佣,自由决定自己收入,缺点停止劳动就没有收入。
“B”(business owner,企业家)——让其他人为自己工作。
“I”(investor,投资者)投资者。——让钱为自己工作,是财富自由的象征。
实现财富自由的途径:创造或者购买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。穷人越来越穷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断地用现金流为自己购入负债,而富人则不断地购买资产。
本书是关于财商的,推荐给想要提升财商的朋友看。学习理财或者管理消费的小白必看书目推荐之一。
二、草莓 分享《36岁人生半熟》
首先草莓就说这本书不推荐给大家看,她就是随手翻翻。我随手打开看了一章被其中的内容吸引到,觉得有时间也可以继续翻翻。
这本书是一位曾经的新闻作者,后来在三十多岁卖掉北京的房子举家搬迁至大理,写下的一些随笔,记录了一些逃离北京的生活,还有在三十多岁的一些人生感悟。
-本书关联到一些现在豆瓣比较火的“逃离北上广”“FIRE”运动,“断舍离低欲望生活”等等话题,要学会冷静思考这些问题,不要盲目跟风,认识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。
-草莓分享:人生就像换季的衣柜,不需要的即使拥有最终还是要舍弃,衣橱的容量决定了不舍弃就不能置换新的衣服。
-相较于一个人的相貌着装等等外在的东西,个人能力才是赢得别人尊重的关键。
三、Jack 分享《小岛经济学》
这本书用一个故事讲述了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开始,发展至当前的社会经济模式,以及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,内容通俗易懂,用轻松的故事讲述枯燥的经济学原理,可读性强,对想了解与学习经济相关理论的小白很友好。
重点分享了一个捕鱼人的故事,最开始这个小岛上每人每天只能抓捕一只鱼,但是这个捕鱼人冒着饿肚子的风险用一天的时间制造了渔网,实现日捕两只鱼,这就是社会发展中工具的发明与创造提升生产力与生产效率的例子,后来又借渔网给小岛的其他人,提升了整个小岛的生产效率,创造更多的GDP。
这个故事说明,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个敢于冒饿肚子风险去创造工具的人。
有书友提及本书与黄渤的电影《一出好戏》相似,就像影视版的《小岛经济学》,若敢兴趣又不想看书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。
四、JYL 分享毛姆《面纱》
这本书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,纯文学作品,因为我们大家都没有看过,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下故事梗概,大意就是一个天真烂漫的英国贵族小姐Katty的成长故事,结合她的一些曲折的人生经历渐渐地揭开一层层面纱,找寻并展现真正地自己地故事。
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香港和一个叫“湄潭府”的地方。女主人公凯蒂·费恩因为和香港助理布政司查理通奸,被丈夫瓦尔特(细菌学家)发现后胁迫她去了霍乱横行的湄潭府,最终瓦尔特不幸染病死去,凯蒂回到香港,重投查理怀抱后羞愧不已,最终回到英国和父亲和解,并和父亲同往巴哈马群岛生活。
JYL认为这个故事讲述了,不爱一个人是永远没有错的,就像凯蒂不爱瓦尔特,即便瓦尔特牺牲了。
仅仅从讲述这个故事梗概中不能体会这部文学作品的好,因为毛姆的文笔好,故事可读性强,让人有一旦开始就继续读下去的愿望,对文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。
JYL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看文学作品的感受,文学创作不完全脱离现实,加上一些作者的想象,每个读者在看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想象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体会,读文学使自己心情很好。
五、Allen 分享《Gustav Klimt: Complete Paintings》
是一本Klimt的画册,带了实物来给我们翻阅,他说拿来是想给大家展示一本真正的画册应该是什么样的。
古斯塔夫·克林姆特,又译古斯塔夫·克里姆,生于维也纳,是一位奥地利知名象征主义画家。他创办了维也纳分离派,也是所谓维也纳文化圈代表人物。 古斯塔夫·克林姆特画作特色在于特殊的象征式装饰花纹,并在画作中大量使用性爱主题。在伦敦举行的“印象派与现代主义”夜场拍卖中,他创作的风景画《花草农园》以4800万英镑(约合人民币4.056亿元)的价格成交。
大家若是有兴趣,可以尝试向Allen借阅该画册。
|